預防注射

預防注射常識

  帶孩子去接種疫苗是每位父母親都會遇到的一件大事,從全然不知的情況到注意各項小細節,其中所經歷的過程,可以因為知道的更多而更能掌握,不至於手忙腳亂、驚慌失措。

 
常規預防接種項目:

  1. B型肝炎疫苗
  2. 卡介苗
  3. 結合型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
  4. 五合一疫苗(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、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)
  5. 水痘疫苗
  6.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
  7. 日本腦炎疫苗
  8. 四合一疫苗(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)         
  9. 每年10月起流感接種,提供6個月至高中三年級之學幼童接種流感疫苗
     

注射前的注意事項
電話確認

  去打預防針之前,應先查詢確定醫院診所或衛生所(室)每週的哪一天,有辦理預防接種及注射的項目,再依寶寶注射的種類按時前往,再施打疫苗之後,應按照醫師或護士預約排定的下一劑疫苗接種時間前往注射,若寶寶當天有任何狀況不適合施打疫苗,應再和接種單位查詢下一次的接種時間,免得白跑一趟。

 

詳知寶寶的生理狀況

   如果寶寶平常不是由父母自己帶養照顧的話,在施打預防針之前,應該詢問清楚寶寶的狀況,才不會發生醫師一問三不知的狀況,造成醫師診斷上的困擾,對寶寶也不好。    

  各種疫苗的注射有其應注意的禁忌,父母們應注意做好寶寶生理狀況的評估事項,例如:過去一年內注射同類的疫苗之後,寶寶是否有抽筋或休克的現象發生;目前有無身體不適的情況,包括發燒、服用特定藥物......等。

 

帶齊證件
要準備的東西包括:兒童健康手冊及健保卡,若初次赴該單位接種者,請同時攜帶戶口名簿,以利接種資料之登入。

 

 注射後的照顧

   經過完整的事前準備,以及如期順利的施打疫苗之後,可別以為就此大功告成了。在疫苗注射之後,各種疫苗都可能有一些輕微的副作用發生,發燒、注射的局部部位會有腫脹、發紅、結硬塊等些微反應是常見的症狀。一般而言,打完預防針之後仍可照常洗澡,不需要過度憂慮;而注射部位若有紅腫的情況,可施予冰敷;不論在何處施打疫苗,在打完預防針之後,一定都會有醫護人員為家長們做衛教的工作,家長們亦可主動的索取「預防接種後的反應及注意事項」單張,帶回家仔細研讀,並交給寶寶的主要照顧者一份,好讓他幫您注意寶寶的情況,一有異常的現象如:高燒不退、活動力降低或注射部位紅腫不退,都應儘速求醫。

最後異動時間:2023-06-09 下午 04:03:20
  • 回上頁